位置: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学活动
  • 作者:科研处时间:2025-4-18
  • 2024年10月20日,我来到了“北国春城”长春市,参加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物理学科置换研修培训活动,受益良多。

    东北师范大学于海波老师《物理观念的价值、内涵与教学建议》的讲座深入浅出。物理观念是什么?与物理知识是否相似?从生活观念到物理观念。他通过各种案例如:婴儿生下来后是否需要绑腿的例子,使我们明白一些固化在脑子中的思维不易通过说理方式改变。进而再到我们的教学中对题海战术的必要性和副作用进行了分析交流。题海训练会固化学生的思维,实质上我们学习的物理学知识也是不断接受挑战的,或许再过两千年再看今天的物理学就太“朴素”了。学物理要的是强大的大脑思维,题海战术练不出物理学家,而且离目标越远。应该有量、有度做高质量的题,培养学生的能力迎接未来的挑战。要会分析、推理、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会说话,会说专业的话,不乱说,有理有据,说不乱。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终身学习能力。

    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的菊花老师做了《聚焦实验命题新特点,研究实验教学新模式》讲座。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高考题应走向轻运算重思维,也是对双减的一种呼应。减轻作业负担和课外辅导,回归教材和课堂。校外只有实验题,没有实验课。充分利用实验,养成规范的实验习惯,在双减中做好教育的加法。书上的演示实验一定要做;分组实验也一定要做。有些同学成绩好,但动手能力差,说明物理思维不够。高考目前是执笔实验,但也能想办法考察出哪些学生真的做过实验。高三学生最终也要回归实验室,要明确测什么,手中的器材能测什么,才能分析出实验原理是什么。实验是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对物理思维培养至关重要。另外作为老师应知道如何深度设计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王文涛老师在《大中衔接视角下的高考命题》中指出,大中衔接不是竞赛,是中学到大学的深化,也是大学到中学的浅化。通过学习使我们对中学物理的一些疑问豁然开朗。如:合外力与外力的矢量和是一样的吗?配速法应用及为什么配速法成立?第二类匀变速运动怎么讲?谁的引力大?永远有多远?纸带问题奇数段问题舍掉哪段?这些都是我们日常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通过深入学习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物理教师、教务处主任于海滨老师对说课教师进行了精彩点评。教师在学情分析的时候不能只流于形式,教学内容要有取舍,要有留白,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发展区。我学习到了在重难点分析的时候要说明三个问号,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为什么这里是重点?围绕重点开展了哪些活动,用了多长时间。为什么是难点,对于不易接受问题采用什么办法?方法介绍不要流水账应该说具体。同时说课也要说自己这节课的亮点在哪里。情景引入是为了生成问题,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环节设计的初衷是什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脑科学的发展规律等等。

    通过这次专家讲座,我对物理学科的核心内容及其教学影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通过名师引领,我了解到国内教学改革先行者们对核心素养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认识。交流展示说课活动中学员与专家们畅所欲言,取长补短,促进了教师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