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文化视野 > 媒体关注
  • 作者:科研处时间:2024-9-3
  • |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曲琦 |

    ●今年4月,2024赛季亚太机器人世界杯CoSpace项目选拔赛在西安市开幕。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金普学校的学生团队与来自中国台北、新加坡和韩国的对手同台竞技,最终卫冕“智能搜救”中学组冠军。

    ●今年夏天,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金普学校百余名师生奔赴北京,开展为期五天的融合科技、文化与历史的研学之旅。他们参访了北京理工大学,了解并学习激光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索的热情,更燃起了对知识的渴望与探索未知的激情……

    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金普学校

    用心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

    不断激发学生们的

    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

    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学校通过

    激励滋养、完善课程、整合资源等举措,

    打造科学教育的优质品牌。

    【激励滋养师生的科学志趣】

    建校伊始,该校便邀请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原校长黄启成担任首任校长。黄启成,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他充分发挥名校长优质资源的辐射与示范作用,秉持“成长比成绩重要,让学生幸福而优秀”的办学理念,以“高质量教学”和“高品质课程”为抓手,结合金普学校实际,重新梳理并明确了关于“道德和智慧、读书和健身、科学和艺术、班级与社团、成长与成绩、教育与教师、家庭与学校”的七大关系育人文化,践行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学校营造科技特色浸润的文化环境,不断激励、滋养师生的科学志趣。通过‘金橡树大讲堂’、主题沙龙等方式,邀请相关行业、专业专家学者和二十四中优秀毕业生进校讲学、交流座谈,持续开展思想破冰行动;其次,以‘中国科技之父’为主题,充分利用学校数字化宣传屏、各班级电子班牌、升旗仪式主题活动等,结合教学内容和前沿动态开展常态教育,厚植科学家精神和科技报国情怀;第三,以‘从众生之源到万物之理’为主题,精选近现代以来影响人类世界的100项重大科技成果,以学校公共走廊、交流活动区为空间,建设科技文化长廊,营造科技浸润的物化环境,涵养专业志趣。”黄启成校长介绍道。

    强化基础学科课程与科技教育的深度融合

    课程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根据育人目标,学校构建了“一核双向三层四力”的立体多元课程体系。“一核”是指以“高质量育人”为核心,“双向”即科技创新与人文艺术双向培养,“三层”是指面向全体开设的基础类课程、培养个性特长的拓展类课程和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综合探究课程三个层面的课程,“四力”是指充分发展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

    学科拓展类课程包括科学技术、艺术浸润、人文社科、体育健康四大领域,紧扣学科教学主线,凸显鲜明的科技特色,积极融合STEAM课程理念,培养更高层次的发展性学习。“这里面,科学技术类课程又细分为竞赛、强基课程,数学课程,自然科学课程三大类。竞赛、强基课程包括五大学科竞赛课程和物理、数学强基培优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黄启成校长说。

    同时,学校还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的有效模式和方法机制,强化基础学科课程与科技教育的深度融合,将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科学方法、科研能力等素养目标融合进基础学科日常教学活动中——采取“点、线、面”结合的培养机制,即采取“导师制”实施个性化培养和特色班级群体培养相结合的培育机制。

    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大赛和冬夏令营

    记者了解到,该校构建“共行、共研、共享、共赢”的人才贯通培养模式,积极向上对接高校关于科技创新人才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有关要求,借力高校和科技企业相关资源,为学生的学业规划、专业成长提供看得见的指导。搭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平台,依托社团活动课程、研究型学习课程、竞赛强基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大赛、冬夏令营、学科营等。

     “我的同学都非常优秀,大家是彼此竞争又相互鼓励的状态,这促使我无限趋近于发挥全部的潜力,和大家一起努力进步。2023年7月参加第40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经历,提升了我的认知,开阔了我的视野。令我更难忘的是在备赛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要面对很多失败后的重新再来,坚韧了我的品格,也让我拥有了更多面对科学探索的勇气。”高二年级学生张轶哲说。

    两年来,二十四中金普学校学生综合科技素养得到较大的提升。截至目前,在奥林匹克学科竞赛方面,共有36位同学59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人进入省队,2人获得国家级铜牌;在其他综合类项目上,10人次获得参加清华、北大、深圳零一学院冬令营、夏令营资格,2人次获机器人大赛奖项。